一、移動互聯進入快車道,流量剛需浪潮來臨
隨著iPhone、4G、打車軟件、移動支付以及各類app等基于移動終端應用的發展,人們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移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社會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改變原有商業形態并創造新的投資機會。移動設備深入消費者日常生活,成為用戶生活一部分。
據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79億人,其中超過40%的手機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4小時以上;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和支持多種數據業務機型的豐富為用戶提供較好的移動互聯網服務體驗平臺。
手機流量作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要素,指數性規模發展是其必然性。中國電信后向流量經營事業部運營總監吳璇璣在2015年發表了《移動互聯網營銷新趨勢-流量+時代到來》主題演講,提出流量+的概念。
流量+是指圍繞手機流量價值深度挖掘,所開展的能力建設、大數據分析和流量營銷。吳璇璣指出"每個人都離不開流量,但誰能把流量玩轉了,就能獲得用戶,比如送禮品需要快遞地址,送現金需要賬號,成本高且用戶擔心隱私泄露,參與積極性有限,而送流量只需一個手機號碼就行,實時到賬,方便快捷。"
二、流量經營商業模式全解析,市場容量巨大潛力
流量作為一種虛擬資源,通過兩種付費方式實現變現,分別是:前向流量和后向流量。前向經營流量,運營商獲得的管道價值體現為向終端用戶收取的移動終端接入的服務,是ToC的用戶付費模式,目前阿里、騰訊以及三大運營商移動平臺均紛紛在話費充值平臺新增流量包充值業務,這一類流量服務即屬于前向流量;而后向流量,是指電信運營商向用戶收取的接入服務改由互聯網企業買單,是ToB的商家付費模式,企業將流量作為營銷資源獎勵給活動參與者,企業為目標用戶的流量買單。
據中信證券研究部根據流量增長動力分析測算規模趨勢,結合政策環境判斷流量單價持續下行的空間,測算得到2015/16/17年流量總體收入規模分別為3324/4786/6126億元,并對流量經營的幾種主要經營模式分別測算了市場空間,合計測算2015/16/17年達19/80/184億元,2015~2020年收入CAGR107%。
基于手機流量龐大的市場潛力及其變現方式,手機流量營銷分為品牌與效果兩大類:
1)品牌曝光類:以手機流量為核心,打造貫穿于各種APP應用、手機游戲和社交平臺的一體化獎勵營銷活動,憑借手機流量活動轉發互動性強的特點,選擇流量活動作為用戶福利進行品牌曝光,調用用戶積極參與轉發,相比傳統的曝光投放方式,注目率直接提升80%以上,轉化率有效提升超過30%;
2)效果營銷類:手機流量活動基于獎勵營銷活動為廣告主實現吸粉、注冊、下載甚至投資等用戶行為需求,每個流量包即為一個有效的用戶。其中手機流量營銷領航企業流米憑借技術優勢研發有效流量防刷機制,保障廣告主花費的每一筆費用都不浪費,目前已然成為時下互聯網營銷中最直效的一種,被金融、互聯網、游戲等行業捧為寵兒。
三、多營銷場景匹配,流量營銷最優
手機流量作為一種虛擬獎勵品,可以滿足企業客戶各種需求場景,那么效果到底如何呢?筆者收集了目前較為主流的吸粉方式,成效顯著的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投入成本少的客戶質量又不近人意,比如微信號粉絲互換,這在目前是效果比較好的吸粉方式,然而現實是不同公眾號的目標受眾不同,盡管通過互換可以達到粉絲的有效增長,但實際效果轉化率很低;用手機流量開展吸粉活動,相對成本不高,卻能夠有效融入強趣味性與互動性推廣品牌形象和企業文化,獲取牢固真實用戶。
日前,流米的代理商客戶去哪兒網開展手機流量吸粉活動,僅2天時間帶來新增粉絲數量超過2萬人次。相比傳統的營銷方式,手機流量活動為去哪兒拉新效果提升50%以上,成本直降超過30%,深獲商家青睞好評。
手機流量活動除了吸收粉絲,注冊效果也是棒棒的,著名互金企業-零錢罐開展手機流量活動拉注冊,活動開啟2個小時參與人數達到3萬,秒殺其它營銷方式,效果提升超過90%。
結語
隨著移動設備滲透率的逐漸加深,用戶對手機流量的依賴性越來越強,手機流量作為全新的營銷工具,憑著用戶剛需、適用多營銷場景及效果可見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廣告主的青睞。
然而經營手機流量產品的高技術開發門檻、穩定的技術后臺要求及運營商資源背景讓許多想要嘗試的企業望而卻步,值得高興的是越來越多流量行業發展成熟的企業開啟招商業務,筆者建議有意向試水的企業可通過成為代理商的方式開展手機流量業務,既節省了開發成本也降低了嘗鮮風險。據了解專注手機流量獎勵營銷的流米已開展了代理服務。
目前,手機流量營銷仍然是一片藍海,未來還有更多商業模式待發掘以及更多的可能性。小編覺得吧,手機流量這個風口還是值得奮起直追,不過建議大家選擇直接做靠譜流量企業的代理商更省心哦。